学院简介
广西交通技师学院成立于1959年,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秉承“根植交通、德技并重、产教融合、服务产业”的办学理念,深耕职业教育领域66载,始终以培养新时代交通工匠为己任。学院现拥有邕武、长堽、伊岭、定罗等四个校区联动发展的办学格局,是一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同时也是广西五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广西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A类立项建设单位、自治区产教融合优质技工院校和第一批广西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等诸多荣誉,成为交通运输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一、根植行业沃土,构建交通育人新格局
学院践行“一系一使命”发展路径,精准对接交通运输产业升级需求,开设有33个专业,重点构建汽车维修、公路施工与养护、现代物流3个优质专业群,引领带动信息、航空2个特色专业群建设,形成“三优两特”5大交通特色专业群集群协同发展的新局面。其中,公路施工与养护等6个专业入选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等3个专业获评广西优质专业,建成市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建有覆盖25个专业的国家级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4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构建起“岗位能级递进、校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
二、锻造匠心队伍,开启师资建设新里程
学院实施“一师一方案”个性化培养工程,搭建从新进教师、“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到教学名师“五阶段递进式”教师培养体系,培养“专、精、尖”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22人,具有正高级以上职称14人,副高级以上职称81人,大学及以上学历332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59人。学院现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津贴2人,获国家级技能大师2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全国交通技术能手3人。获自治区级技能大师3人,广西教学名师1人,广西工匠1人,广西技术能手15人,广西技工院校学科带头人7人,林恒梅老师获广西“名班主任工作室”。获广西交通技术能手10人,广西交通运输工匠5人,罗莎老师获“广西交通运输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获南宁市技术能手3人。同时,获自治区“双师型”教师99人,一体化教师122人。教师团队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次2项,二等次6项。2023—2024年,教师竞赛获奖86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项,自治区级一等奖10项。50%以上教职工具有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的工作经历。学院现有技师、高级技师及中高级职称教师配备合理,形成“教学名师领衔、技能大师带教、产教双能并行”的师资发展生态。
三、深化德技双修,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
学院创新“政校行企”四方协同机制,搭建起产教融合优质平台矩阵。与保时捷、柳汽集团等头部企业共建民航CCAR-147培训中心、京东智慧物流实训基地、广西首家京东校园实训中心等多个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与柳汽集团、南宁无限美等多家企业开展“订单班”等人才培养项目,飞机维修专业毕业生实现对口就业率100%。近年来,学院受邀成为“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交通职业教育与技能发展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东盟邮政快递职业教育集团常务理事单位。积极加入产教联合体和市域共同体,成为全国土木工程“双碳”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第一届理事单位、全国数据智能产教融合共同体(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南宁市电子信息产教联合体常务副理事单位等,促进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需求有效衔接融合,持续为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
四、服务区域发展,谱写交通强区新篇章
作为交通运输部指定的交通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自治区第一批社会、院校培训评价组织试点单位、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训练机构,学院聚焦智慧交通、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面向社会开展汽车维修工、公路养护工、叉车司机、物流服务师、电子商务师等60多个职业工种的技能培训和认定,培训业务涵盖广西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急需、短缺的高技能人才。近三年共开展各类培训、鉴定和人事考试超10万人,年均培训量超过1万人次,提供社会服务4万多人次。
站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起点,广西交通技师学院将持续深化“四位一体”建设体系,以“一系一使命”锚定方向,以“一群一产业”深化融合,以“一专一特色”培育品牌,以“一师一方案”夯实根基,奋力打造全国交通技工教育新高地,为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和壮美广西发展培育更多新时代交通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