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概况
陶同学,男,22级学生,该同学近期情绪处于较高的焦虑水平,经常会有疲惫感出现,容易担心或情绪低落,身体上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需积极关注。情绪状态易受客观事件的影响,我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探寻陶同学近期身边发生的事情和情绪变化,引导陶同学自主寻找焦虑的诱因。陶同学坦诚,身为班长,既肩负着老师的期望,又承担着管理班级的重任,但这一学期以来的经历让他意识到,自己在班长这个职位上并不称职,想做好但似乎又没能做好,经常陷入这种纠结情境中,让自己感觉很疲惫且无助。
陶同学的困扰也是大多数中职学生的困扰,自我期待与客观现实不符产生过低甚至缺失的自我效能感,从而陷入困惑、烦闷、焦虑、无助的情绪状态中。由此,我初步制定了辅导方向: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让陶同学自查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并纠正偏差的认知;运用积极关注和正确归因提升自我效能感。
辅导过程
(一)首次辅导,建立关系
陶同学是个高瘦、清秀的男生,有礼貌,表达清晰。在讲明辅导原则后,他向我讲述了来访的意向。陶同学自述,最近一段时间情绪状态很不好,经常会紧张、焦虑、担心,什么事情都不想做。身为班长,觉得对班级的工作力不从心他觉得自己很没用,胜任不了班长这个职务。
通过这次交谈,我初步判定他的问题是当前中职学生面临的普遍问题——自我效能感低下引起的情绪困扰,属于学校心理辅导中的一般心理问题。陶同学的情绪问题由自身自我认同感的缺失造成的。在交谈过程中,陶同学总是不断自嘲似地提及“我一个优点都没有”“我什么都不会”等。因此首先要让陶同学完成自我的认同,形成内化的自我结构,于是在第一次辅导结束后,我给陶同学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回去完成自己十个优点的描述。
(二)二次来访,寻找自卑内因
到了第二次辅导约定的时间,陶同学较好地完成了十个优点的任务,比如“我个子挺高”“我很会做家务”“我性格算比较好,大家都挺跟我合得来的”“我篮球打得不错”“我学习挺认真的”等。在跟我阐述优点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陶同学虽然略显羞涩,但对这些优点都持肯定态度。我告诉他:这就是自我认可的开始。辅导过程中,陶同学说,从记事开始就不太自信,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做什么事情都畏首畏尾,害怕犯错误,有时候也会鼓励自己要勇敢去尝试,但事情到了跟前又畏缩了。基于陶同学这种情况,我运用具体化技术和回溯技术帮助陶同学找到自己潜意识中的自卑源头。原来陶同学内在自卑的根源是父母否定式的教育。在陶同学的印象中,父母亲对他的态度都是稍一犯错就是一顿责骂,甚至是体罚,极少表扬。这使得陶同学认为自己在父母心中是个不省心的孩子,于是在父母面前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哪里做错又惹他们生气,但又很想有所表现以得到父母的认可。
(三)宣泄内心,释放真实自我
父母否定式的教育,使陶同学无法客观判断自己,自我效能感很低。随着年岁的增长,陶同学也对父母的教育观念产生怀疑。进入职校后,虽然被选为班长,但陶同学并未从中获得对自己的肯定。为帮助陶同学宣泄这种不良情绪,我利用空椅子技术,引导陶同学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真实的感受,通过内射外显帮助陶同学完成内心的“未完成情结”。
(四)积极关注,强化成功体验
我了解到陶同学是广播站的成员之一,于是我找到他班主任沟通,决定以以下方式帮助陶同学:肯定他在广播站的工作表现,鼓励陶同学发挥自己的声音天赋和组织能力,以此帮助引导陶同学重塑自信,提高自我效能感。
经过三次辅导后,陶同学逐渐走出情绪困扰,重拾生活和学习的自信,青春的笑容重现脸上,不再过分贬低自己。
总结反思
自卑是很多中职学生都存在的一个普遍的心理现象,可能是社会对中职生的传统歧视观念造成的,但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致力于改变这种陈旧的观念。再则,学生产生心理困扰的原因大都与家庭教育相关,多数中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缺失的。作为老师,要重视家校协同合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